地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大新地路29号
网址:www.cfxyfz.cn
邮箱:815193006@qq.com
电话:0476-5951333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新课程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为了切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研究性学习课程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选择研究课题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选择研究课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择研究课题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注意选择那些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每学期初每位教师至少要提供三个研究专题供学生选择,每个课题要附有300字的课题说明,从课题的意义和价值、研究方向和方法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指导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专家、学者。
班主任负责收集本班任课教师所提供的研究专题,然后在班级主持召开选题说明会,全体任课教师参加选题说明会,并对学生进行选题和研究指导。学生以现行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选题,每个小组每学年选择一个专题进行自主与合作研究,各组选题要尽量避免雷同和交叉。选定研究专题后按要求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方案。任课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参考研究专题和各班级小组课题研究安排表要求在学期初以电子文稿形式报教务科。
2、进行开题评审
由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题评审会,全体任课教师参加开题评审会,根据开题评审的要求对每个组的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细致的评审,不合格的小组必须重新准备再通过开题评审,通过开题评审以后,方能进入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3、进行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性阶段,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务实地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1)学生按课题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并认真规范地填写有关表格。
(2)指导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查看小组活动记录,随时了解自己负责的每个小组以及每个学生的研究活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认真填写相应的指导意见表和日常考核表。
(3)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专题研究记录本,随时记载研究情况与各方面的收获。
4、进行课题总结与展示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提炼,确定总结的内容,选择最合适、最能体现研究成果的形式准备展示。成果不拘形式,但格式要规范,内容要具体,鼓励创新,指导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遵守著作权法,反对简单的抄袭和资料剪贴。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研究成果一份、其他方面的收获总结一份、收集到的资料索引一份以及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有的原始资料备查。
(3)班主任主持召开全体指导教师参加的研究成果展示交流会,各组展示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4)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每个小组根据课题组评议进行改进并撰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每个学生提交一份600字左右的个人总结,主要描述个人在课题研究中参与的工作和贡献。
5、进行课题研究答辩
班主任主持召开全体指导教师和相关专家参加的课题答辩会,答辩程序如下:A、小组代表报告本组研究内容、经过及所取得的成果。B、小组成员回答答辩教师和专家的提问,学生发言由提问者临时指定。C、由答辩教师和专家进行评议和打分,并填写答辩记录表。
6、进行个人和小组评价
(1)学生根据评价表自评,并提交个人课题研究记录本。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评出每个学生分数。
(3)班主任进行小组分数汇总。小组成绩由以下四部分构成:A、选题过程评价,权重为0.1,由指导教师进行评价;B、开题评价,权重为0.1,由评审小组进行评价; C、研究过程评价,权重为0.5,由指导教师及班主任进行评价; D、结题评价,权重为0.3,由评审小组进行评价。班主任将以上四项成绩统一汇总,根据学校规定分数权重,对每个小组作出最后的成绩评价。
(4)学生个人研究性学习成绩的评定。课题小组成绩评定以后,指导教师以小组成绩为基础,参考学生提交的个人总结、个人自评和小组成员互评的结果,根据学生整体表现按甲、乙、丙、丁四个等级给出每个学生的参考等级,然后报班主任汇总,班主任将该生所在的小组成绩乘以该生等级系数,即为该生的研究性学习成绩。等级系数分别为:甲1.2、乙1、丙0.8、丁0.6。
7、召开结题报告会
各班评出优秀课题研究小组,在结题报告会上以电子演示稿的形式向全体师生展示他们的课题研究成果,以达到共享研究成果和促进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对研究性学习中评选出的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小组、优秀学生和优秀班级进行表奖。
二、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1、学校成立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负责研究性学习的组织领导工作。
组 长:王 增
副组长:曹文秀、李书芳
成 员:赵国民、韩 伟、郭 蕊、赵宏伟、李 健
2、召开教师、学生及家长会议,进行必要的培训,使所有参与者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和特点,增强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教务科负责日常研究性学习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制定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计划、相关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确定教师的工作量及工作成效的考核办法。
(2)征集研究课题。每学期面向学生、教师和社会征集研究课题,经审定后打印成册,供学生选择课题时参考。
(3)做好过程管理,根据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控,做好有关考核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工作。
4、做好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和学分认定工作。学校以学分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和评价,研究性学习主要安排在高一和高二进行,每个学生每学年参加一个专题研究,共计15学分(高一8学分,高二7学分)。学生必须参加全部研究性学习,取得该课程学分后方可毕业。
5、做好后勤服务和保障工作。研究性学习是一个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出了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以外,后勤服务与保障工作也要跟上。学校图书馆、微机室、实验室等在业余时间要对学生进行开放,以满足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客观需求。
研究性学习区别于以往的被动、封闭、接受式的学习,是一种主动、开放、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是一次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要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要做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和指导工作,所有教师都负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责任,学校根据指导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聘用和绩效工资直接挂钩。相关管理部门要做好研究性学习的考核与管理工作,确保研究型学习活动取得实效,为我校推进新课改做出贡献。
2011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