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大新地路29号
网址:www.cfxyfz.cn
邮箱:815193006@qq.com
电话:0476-5951333
公元2018年9月10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它是教师节,也是附属中学师生第一次大规模开启研学之旅值得纪念的日子。它的意义与价值必将载入学院附中教育发展的史册。预示着,一个充满时尚的、代表潮流的、不断追求精神层次跨越的、亲近自然、走进历史、开辟新的教育模式和学习空间的研学之旅正式拉开大幕。
此次研学目的地,是辽宁名城朝阳。
在朝阳,我们参观了化石馆;凭吊了尚志纪念馆;拜访了博物馆及龙翔寺;更流连徜徉于清风岭中曾一度令日寇闻风丧胆的山寨沟谷;还一路风尘扑向牛河梁遗址,驻足惊叹,红山文化粗朴与智慧,感受红山文化的悠远而厚重。短短两天,行程紧凑。我们在亲近自然、亲近历史、亲近文化中,不只是感受到人类文明进程的遥远艰辛,更感受到文明演进的神奇与壮美。值得我们每个人做认真的梳理和总结。
徜徉化石谷,不消说化石品类之盛,动植物化石触目即是,让人眼花缭乱;不消说化石深藏一部进化的历史,能给人启慧增智;不消说那木化石鬼斧神工,令人惊叹,堪称国宝;就是那纤弱的“辽宁古果”,以她朴素的存在,却让世人惊奇。化石馆主题是,“世界第一朵花绽开的地方”,对于“辽宁古果”化石,人们似乎无法理解,为什么一株看上去那样瘦瘦小小的植物会如此备受关注,人们更是无法将它同美丽的鲜花联系在一起。然而,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被子植物,生长于1.25亿年前的“显赫”出身,注定了“辽宁古果”的不同寻常。虽然被子植物这个名称听上去有些专业,但是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他的身影和贡献。人们吃的大米、小麦和水果,身上穿的棉麻,医疗所用的药品,建筑所需的木材,哪怕是常见的各种鲜花,绝大多数都来自被子植物。这类植物是现今植物界最高级、最繁盛和分布最广泛的一个植物类群。大自然只有进入被子植物时代,才有了真正的花,大地才开始真正变得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哺乳动物更是随着被子植物的兴起而繁盛,并进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正因被子植物与人类生活如此密切,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替代的物质资源。由此,“辽宁古果”着实让人惊叹。感慨之余,写下两首小诗,以此表达由衷的惊叹。
访朝阳古化石两绝句
其一 惊闻辽宁古果化石
辽宁古果世为狂,根与娇花一茎香。
自从考古见天日,自然灵魂有故乡。
其二 喜见朝阳木化石
石有木纹皮似璞,造化鬼斧有奇功。
群玉若非馆里见,便倚瑶台月下逢。
见到“古果”,我们的灵魂似乎找到来时的路,那一抹娇花的清香,氤氲出一派生命的江河,注视你,能分明感受到你生命的温度,能吸入你茎叶的芬芳。而那瑶台月下的仙品更让我们惊叹,自然的伟力的神奇。人类的创造怎及造化鬼斧之万一?伟哉,自然!奇哉,自然!
朝阳研学的第二站,抗日英雄赵尚志纪念馆。赵尚志纪念馆,是集纪念、馆藏、研究保护、展览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建筑。整体建筑平面为方正的矩形。俯视整个建筑,可以看到平面为一个方正的“尚”字。纪念馆,高11米,正面长34米,象征将军11岁离开家乡以及34年短暂而壮丽的人生。纪念馆正面像张开的手臂,寓意家乡人民张开怀抱,迎接将军魂归故里。
忠义之家,刚烈少年;寻求真理,投身革命;武装抗日,威震北满;白山黑水,铁血三军;治军治校,文韬武略;面对挫折,忠贞不渝;将军蒙难,血染梧桐;中华英魂,浩气长存。战火硝烟离我们远去,历史的屈辱不能离开我们的记忆,国耻莫忘,功臣莫忘!缅怀先烈,振兴中华是每个参观者心中澎湃的波涛的回响。观罢,做一首《戊戌秋访尚志纪念馆》以表对大忠大勇者的景仰,诗的内容是:
将军故里拜祭堂,馆前塑骑奋蹄刚。
倭寇虎狼气似蜂,英雄铁胆剑为肠。
黑土白山葬倭腐,丹心热血染土香。
闻君调寄满江红,松吟清风菊带霜。
朝阳是一座辽西重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特别佛教文化相当兴盛,是古代佛教传入东北亚的重要源头。这次研学我们不仅参观了朝阳博物馆,游览慕容街,更参观了凤凰山佛教文化圣地---龙翔寺。博物馆里国宝琳琅,古老文明,熠熠生辉。我去过赤峰博物馆,我突然发现,在红山文明的呈现方面,朝阳比赤峰做的好。博物馆就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的历史的名片,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未来,一个城市的博物馆也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文明和魅力,文化气氛浓郁氤氲的朝阳,正以它独特的历史文化诠释它昔日的辉煌,并延续它文明的独特韵味,在城市的发展中不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朝阳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博物馆前,慕容街里,双塔耸峙,遥相辉映。古老的庙宇与慕容街里的排坊,在诉说着这座城的古老与沧桑,厚重与荣耀。似乎文明的江河就在眼前流过,裹挟历史的雄风,以强大的震撼力,让你相信这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慕容家族的兴盛,辽代的崛起,文化文明的厚积,都在博物馆、古塔、古庙、古迹中,浓浓透出他昔日的实力与辉煌。初到朝阳,慕容氏的历史,我们是陌生的。造访朝阳,一部辽代的历史文化扑面而来,有幸来到朝阳,在我的认知里,更加明晰了一个强大辽朝的存在就在眼前。历史的记忆在朝阳复活重现,对历史的认知也更加明晰而具体。慕容氏的存在的代表痕记,当是辽代皇帝慕容皝建造的龙翔寺。我们驱车由慕容街直奔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在那里一睹龙翔寺的风采。传说,慕容皝途中见二龙相斗,视其为祥瑞,决定建一寺庙,即可传佛,又可预示自己的龙瑞,即为龙翔寺。此时朝阳,古称柳城,既是关外重镇,又是佛教传播的重要节点。相传佛教传播有三途径,一路印度到云南,一路是东南亚方向,一路是经印度入西藏,经西安过柳城,直至东北亚。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在慕容街古塔发掘出释迦牟尼舍利,就安措在龙翔寺中。如今的龙翔寺,香火鼎盛,拜客如云。不独为一睹圣物的光辉,更是太平盛世里富裕起来的人民休闲的好去处。这里山青水绿,沟谷幽深,移步换景,美不胜收。这里佛堂寺院金碧辉煌,依山自上而下,雄伟安措,在松风花香里,在晨钟暮鼓中,山谷流啭鹂音,处处散发出山林之幽静与宁谧,这是诵经理佛的好去处,这里是寻找灵魂沉静的好去处。山林的青翠与寺院的金碧交相辉映,祈福的红丝带结满了千年古树的枝桠,在清风中飘舞着,在香烟与山岚中闪烁,正编织一株株向善的宏愿与祈运的赤诚,愿我们的家圆风调雨顺,愿我们的家园国泰民安,愿我们的美好的愿望都能实现。宏大的庙会,气派的车展,社区曼妙的歌舞,都在呈现着新时代经济的繁荣与人民的快乐,历史与现实就在这里交相辉映;富足与悠闲,又是那样浑然交融;广播里梵音与眼中所见的,又是那样的相得益彰。好生活,好心情,尽显无余。追昔抚今,感慨颇深,一首《访朝阳龙翔寺》流淌于笔端,诗云:
慕容街头辨慕容,龙翔古寺识真名。
二虬途斗有龙翔,一径佛传驻柳城。
乱时佛函沉黯寂,治世圣物放光明。
凤凰山里呈瑞相,梵音普播享太平。
在朝阳这坐辽西古城,古有乌桓,是东胡的部落分支,与红山先民一脉相承,后有大辽,是契丹的辉煌。近有赵尚志,更有“中国地”。在这片大地上,曾一度上演为民族的雄起而前仆后继的仁人志士的悲壮的故事,“中国地”听起来多么的让人自豪,中国的土地不容侵略者践踏,面对东洋兽兵,每个热血中国男儿都有守土之责,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中国地展示国人之豪气,气冲霄汉;中国地灭东洋之威,威风扫地。青峰岭怒吼的松风不正是同仇敌忾的忠勇之士的肝胆写照吗?《调寄念奴娇·中国地怀古》,聊以抒敬仰之情,正是:
凌河流缓,诉不尽,抗日英雄群谱。大山深处,人道有,中国地忠魂舞。群峰耸峙,山门锁钥,峰松千人吼。锦屏如翠,聚啸抗日神武。
遥思东北沦陷,国军弃土逃,民出英豪。马刀土千孤绝中,依险固守国土。寻迹回首,叹势单力孤,英豪气足。英魂有知,一尊敬酹沟谷。
研学之旅,触目有色,盈耳有声,溢情于怀,蓄泪于眼,我深深的被触动了。谨以几首小诗志怀,怎奈笔拙,万般情思,难以尽意,唯愿有机缘还能走进你,读你,享你!
[撰稿:侯丙杰 责任编辑:娄文浩 审核:王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