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大新地路29号
网址:www.cfxyfz.cn
邮箱:815193006@qq.com
电话:0476-5951333
“拓宽师生文化视野,培育健康审美情趣,激发艺术兴趣爱好。”我校人文培育计划系列活动暨首届“文化主题活动月”首场专题讲座“非物质文化进校园”,2015年6月1日14时30分,在秉心楼六楼多功能厅隆重举办。红山诗社社长张蜀恒先生应邀再次走进我校,为师生呈现了一场有关“非物质文化”的饕餮盛宴。校领导欧秀兰、王增、曹文秀、赵国民、赵洪伟,环节以上干部、年级部主任、教研备课组组长、班主任、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及学生总计600余人聆听讲座。本场专题讲座由团委副书记宋文静主持。
与蜀恒先生同时受邀的还有三个内蒙古工艺美术大师:剪纸艺术家白玉双,“龙乡秀女”绣花鞋制作者任廷丽,红山皮影传承人高云。
蜀恒先生的讲座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在引言部分,蜀恒先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讲起谈到种类,以及在赤峰市红山区所搜集整理的八大种类三十余小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部分“红山区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简说”首先结合作品现场图说杨万年、萨仁、白玉双、韩素珍四位民间剪纸大师,并逐一简要介绍各自的剪纸风格和特色。其次蜀恒先生重点解读“赤峰雅乐”,从概念、传播情况、国内外影响以及艺术与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第三蜀恒先生为师生们展示了“龙乡绣花鞋”,现场展示了荣获中国之最和世界之最的“最细的绣花鞋”令现场师生赞叹不已。第四红山皮影,简说皮影这种表现形式,制作技法,以及红山皮影的传承人,作为传承人的高云先生现场为师生们演示了皮影表演,博得了师生阵阵掌声和喝彩声。此外还介绍了红山风筝和少林十八家拳法等红山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况。在谈到赤峰韵语文化,蜀恒先生以儿歌为例,将其搜集整理的具有浓郁地区风格的儿歌以文字展示出来,并通过浓浓的赤峰话演绎出来,引得师生阵阵笑声,似乎把在场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又回到了那个年代一般。随后简单介绍了第二部分“红山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情况”和第三部分“红山区非物质文化产业化前景展望”。
蜀恒先生在讲座过程中,积极调动师生参与互动,现场的老师和学生均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互动中来,有的抢答问题,有的现场与蜀恒先生合作朗诵诗歌、儿歌,有的与高云先生合作表演皮影,还有的配合蜀恒先生朗读儿歌时跳起舞蹈,讲座现场气氛热烈,效果极佳。
讲座结束后,欧校长向诗人、中国诗歌评书创始人张蜀恒先生,剪纸艺术家白玉双女士,“龙乡秀女”、绣花鞋制作者任廷丽女士,红山皮影传承人高云先生颁发课外辅导员聘书。
最后,欧校长做总结讲话,她被各位民间艺术家的朴实和大器所感动,被他们执着和热爱而赞叹。她说,我校首次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讲座,现场看到师生们的热情和兴趣,相信许多同学还是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学校今后将以兴趣课、学生活动社团等方式,将这些民间艺术引入校园,同时也呼吁广大师生都能积极投身于抢救、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中来,真正的让这些具有民族特色、赤峰特色的物件流传下去。
[撰稿:陈 思 摄影:赵明岩 责任编辑:徐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