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大新地路29号
网址:www.cfxyfz.cn
邮箱:815193006@qq.com
电话:0476-5951333
我和我的学生们
教学十几年来,一直担当班主任工作。在学生身心发展和知识增长的阶段扮演着主要角色。选择了这份职业,充当了这个角色,我用心做了,我问心无愧。
一、流畅的初中和高中的过渡,使学生顺利完成人生中这个关键性的转折。很多学生初中时各科成绩很不错。到了高中以后,初始阶段成绩还可以,后来,出现成绩下滑现象。对此,我采取了如下方法和措施:
1、与各科任课教师合作,研究和把握教学进度,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教学过程就象运动场上的长跑,如果开始起步跑得太快,一鼓作气,后面就会造成“再而衰,三而竭”的局面。会使各学科大面积掉队,给工作带来切肤的遗憾。更严重的是使学生的学习之路布满了荆棘和障碍,后果不堪没想。因此,高一刚入学编班,实行‘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去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接受新知识。教学中放慢起始速度,分散难点以减缓坡度,使学生慢慢熟悉高中的教学套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逐步加快教学节奏,顺利完成过渡。因为有较好的科任组合,所以使我们的工作锦上添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班级活动多样化,使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长了知识,丰富了人生阅历。
开展全班读书活动。这个活动源于我班性格内向、理科成绩优秀而语文、外语成绩缺腿的x同学,他语文考试少于30分,作文一个字不写。发现这一问题,我马上去书店给他买了本优秀作文选,之后我要求同学们读人生应读的60本书,读的范围从金庸、潇逸到小泽太朗甚至还有女生读琼瑶等广而杂,但我没有去阻止,慢慢地他们会自己选择。
带领全班同学上网吧。90后的一大爱好就是网络游戏,他们对网络的痴迷达到巅峰状态。一个周末我来到学校,教室空空如野,宿舍房门也紧锁,我满腹疑虑。到操场上撞见一学生,才知道大部分同学去了网吧。但是班会课上,我没有批评、没有责备,一句话“下个周末我请全班学生去XX网吧!”下面一阵欢呼。这么说了,也就这么做了。全班同学这个高兴无法用语言描述,但也让我吃惊不小,有个别学生,连最最基本的电脑操作都不会------同时这一举动让我也学会了网络语言“菜鸟”“雷”“晒”“秀”------教学相长,互利双赢啊。通过这一次,我和同学们的距离更近了,为后来工作的开展进行了良性的铺垫。
二、重视作业批改及评语的魅力。从教十几年我一直奉行的原则是:只有当我有话想对同学们说的时候,我才去留作业,而每次作业的内容我真的不介意,我刻意安排的是作业后面的评语。况且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而作业批语则是老师输出情感的载体。捷克一位教育家说过,“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这样做,我改变了脾气暴躁的李震同学。这个孩子上课如果听不懂,或跟自己思路不搭调了,或者考试成绩不如意了,就会摔书本,拍桌子、不听课、不言语。这种情绪不仅影响老师上课,更影响他自己。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我从批语上下功夫,对这个孩子展开“功势”。苍天不负,这个孩子变了!,高兴得我好几天睡不着觉 。是啊,如果我们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倾注真诚的爱,我们的教育就会焕发出情感的魅力。
三、重视后进生的转化。无条件的爱是我们能给予学生最好的礼物,当你有意无意地漠视甚至歧视那些后进生,就会把他们推向厌学甚至辍学的边缘。
1、分析类型。大凡后进生不外乎抑郁、急躁、孤独、自卑、焦虑等几大类型,知道了他们的心态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相应的措施
(1)思想教育:每天找一个后进生谈话,不要刻意叫到办公室,下课的路上,。厕所的路上,间操结束后------从询问生活转入到学习,给他一句鼓励性的语言,然后给他一个任务,但事后必须检查。久而久之,润物细无声,那些孩子就有所改变。
(2)与家长沟通,共同分析孩子厌学的原因,让他们受到鼓励与鞭策。很多孩子也许因为接触不多,不是很相信老师。但对于父母却一定心怀感恩。我有一个体育委员一直认为自己无能,学不好,而亲戚朋友又给予了太大的压力,于是我找到了家长,共同研究办法,共同帮助,见效甚速。与家长沟通是个不可浪费的教育资源!
(3)让后进生体会成功的快乐。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一个人的满足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激起人进步的动力。让所有后进生在实现了“参与——成功——再参与——再成功”的良性循环并体会成功的快乐。当然,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智慧和足够的耐心,不能希望“今天种树,明天开花”。不但对症下药,还需要像老中医一样,不断变换药方,药用对了,又有了足够的疗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别出心裁送贺卡,意料之外有收获。
每逢节日我常常收到孩子们隆重的祝福。于是从三年前的圣诞节开始,我买一大堆贺卡送给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给那些原来成绩第一,后来又第二,第三的孩子写上“其实当老二也不错,我们有更加努力的空间”等字样,给那些有潜力可挖的孩子写上“大凡灵感都象咳嗽一样忍不住,会产生原始的冲动……而那些冲动是厚积薄发的源于勤思与实践-----”给那些沉溺于恋爱的孩子写上“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一读再读……不要上演那些只属于青春的爱与缠绵。”给得了甲亢的病孩子写上“没有击垮的人,只有被命运击垮的心……我这种或鼓励或鞭策的语言收到的是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一方面崇拜我的语言才华,更欣赏我对他们的了解和期望,我相信这一切的效果会在未来体现出来,我欣慰我骄傲。
此外,我还在每届学生毕业之前写留言册。他们虽然单纯、幼稚但那真诚的建议让我后来在带班的路上顺畅了许多,他们的期待和祝福让我更坚定了老师的信念。
总之,作为老师,我们决不能让学生只看到我们疲惫而无奈的面容,决不能让他们只感受到高度程序化,规范化,数字化的授课流程,决不能让他们只看到那些精细而工整的纸质教案,电子教案,甚至多媒体精彩的演示,我们应该让他们看到那些鲜活生动,神彩飞扬的表情,看到那些随机生发,横逸斜出的才思,看到那绝尘而去、单骑千里的学术个性和人格魅力。让这些关乎灵魂的因子在老师们辛劳奔波的岁月中得到激发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