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列表
    新闻分类
    【综合办公室】让理论丰满生命 让教育回归理性

    四月,是我校的读书活动月,秉承已往阅读活动传统,为了助推师生的阅读行动,4月24日,我校组织全体”学习共同体小组”成员召开了读书分享交流会。

    首先由赵国民副校长介绍了本次系列读书分享活动的设计初衷: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局基教二科关于“一体两翼三评价”的整体发展策略,建立“读书——实践——写作”教育生活方式,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大力推进教师学生读书活动,本学期将分别组织教育理论素养类、人文素养类和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类读书分享活动,本次读书分享为教育理论类书籍。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必须赢得学生的爱。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学习,要努力提高师德修养,提高专业素养,学习现代科学的教育理论,做到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同步。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随着教师发展处主任、本次活动主持人李丽老师的精彩开场白,分享交流会开始了。

    第一个做分享的是音体美微心组代表潘玉刚老师,他给大家分享的书籍是《好教师就是好教育》,他从本专业角度倡导大家将读书和运动结合起来,向着立德树人的“好教师”的方向不断努力。本次读书交流会增加了互动提问环节,王雷老师向潘老师提问。

    夏岩老师代表行政后勤教辅组,为大家推荐了《哈佛情商课》一书,从心理学角度启示教师们学会了调整情绪状态、职业状态,就能找到幸福的密码。柳春永老师提问教坛新人李文玲老师代表理化生组为大家推荐了《正面管教》一书,让大家了解到“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俯视导致强行灌输,也不仰视导致骄纵的管教孩子的认识方法”郭海博老师提问“赢得”孩子与“赢了”孩子之间的区别同为教坛新人的常景娟老师给大家介绍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名著《教育即生活》,揭示了那些深刻影响近代美国教育格局的理论对当前我国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何为“儿童中心论”?——尤术艳老师提问外语组侯思齐老师分享的是教育理论经典《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她择取其中的三条“读书能节约时间”“兴趣的秘密何在”“不唯分数评价学生”与大家分享,提醒我们这部著作有常读常新的必要。代景林老师希望分享者推荐更多的类似经典著作数学组代表于丽娜老师分享的书籍更倾向专业化——《布鲁姆分类学》,从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级在认知领域的区别谈开,侧重介绍了该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实际意义。白晶老师现场提问最后一位分享者是语文组的何凤老师,她分享的书籍也是教育理论的经典之一,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谈到杜威关于教育、关于学校、关于教材、关于教育方法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五方面的观点,其中不乏教育同仁们耳熟能详的名句:教育即生活,而非未来生活的准备等。谭小民老师提问:如何准确找到学生的就近发展区?

    分享结束后,欧校长对本次交流活动做了点评和小结,她称赞本次分享活动和以往比达到了新高度,表现为:

    一、老师们读书的选择能力更强了。从各组推荐分享的书籍来看,涵盖的内容更宽泛。

    二、老师们的思考程度更深了。尤其是像杜威等人的比较艰深的教育理论书籍,开始引发老师们更深入的思考。

    三、分享教师更有生气和活力。从分享者年龄构成看,年轻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已然成为我校的主力。

    总之,本次读书分享交流会组织得很成功,这源于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充分,特别是互动环节的设置更是一次突破。她也指出,本次分享会的缺憾是没能看到组内汇报交流的痕迹。同时她提醒老师们在读书时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把读书与实践、写作变成自己的教育生活常态,三者结合起来,三位一体,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战胜自己,才是找到快乐的秘籍。

    供稿:综合办公室  教师发展处 摄影:徐少飞  王天龙 责任编辑:杨忠生  审核:赵国民

    分享到